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中文)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英文)
课程代码:2331360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轻化工程专业
课程学时:56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24学时)
课程学分:3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选用教材:
1、《化工原理》, 王志魁 主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年第5版
2、《化工原理实验》,李龙芹、雷洪等自编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1、《化工原理》,管国锋、赵汝薄 主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4版
2、《化学工程基础》,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
5. 《化工原理实验》,史贤林,张秋香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03月第1版
6. 《化工原理实验及虚拟仿真(双语)》,叶向群,单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
7. 《化工原理实验立体教材》,姚克俭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03月第1版。
8. 《化工原理实验》,都健,王瑶,王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09月第1版
课程网址:
中国大学MOOC(慕课) 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TJU-1002578001
二、课程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为过程工业提供科学基础,对化工及相近学科的发展起支撑作用。
化工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其设备的设计、操作与调节,以传递过程原理和研究方法论为主线,研究各个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典型设备的设计方法,过程的操作和调节原理。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工程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轻化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介绍流体流动及输送机械、传热、液体蒸馏等单元操作。
三、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化学工业生产中关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知识表达化工单元操作问题,针对具体的化学工程对象建立单元操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正确求解。具备判别化学工程领域问题的复杂性和表述复杂工程问题工作原理的能力。
课程目标2:能应用化工原理的相关原理和思维方法,认知、表达并分析单元操作过程的工程问题,基于化工原理的相关科学原理、数学模型与研究方法,识别和判断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关键过程及制约因素,具备推演、分析化学工程问题和表述解决方案的能力。
课程目标3:能够针对化学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根据单元操作过程的特性,确定单元操作主体设备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并在考虑安全、社会及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体现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4:能够利用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技术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常见现象,理解化工过程中运用的正确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过程技术发展历史和新技术的发展需求,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
支撑的毕业要求 |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标1 |
1.工程知识 |
1.1 掌握解决轻化工程领域复杂问题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1.2 掌握轻化工程领域基础基础理论,并能够应用解决工程问题。 |
课程目标2 |
2.问题分析 |
2.1 能够运用数学和自然科知识识别和表述轻化工程关键环节 和存在的问题。 2.2 能够描述复杂的轻化工程问题,分析复杂轻化工程问题。 2.3 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文献检 索方法,研究分析轻化工程问题。 |
课程目标3 |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
3.1 能够针对轻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并体现创新意识。 |
课程目标4 |
6、工程与社会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8、职业规范 |
6.2 能够理解轻化工程相关领域所承担的责任。 7.1 理解轻化工程实践对环境的影响,能在轻化工程实践中考虑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8.1 能够不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具备社会责任感,懂法守法, 履行社会责任。 8.2 能够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方法论。 |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表2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课程目标 |
教学内容 |
课程目标1 |
0.3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0.4 混合物含量的表示方法 1.1流体静力学 1.2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0.3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2.1离心泵 4.1概述 5.1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
课程目标2 |
1.4管内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损失1.5管路计算1.6流量测量4.2热传导 4.3对流传热 |
课程目标3 |
2.1.5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2.1.6离心泵的汽蚀现象和允许安装高度 2.1.7离心泵的类型、选择与使用 4.4两流体间传热过程计算 4.6 换热器 |
课程目标4 |
0.1 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 0.2 “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4.1 概述5.2 蒸馏与精馏原理 |
(二)教学安排
第1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原理》课程的内容、性质和要求;掌握化学工程中四个基本规律,计量单位制及其换算;
2. 能力目标:掌握工程类课程学习特点和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检索查询化学工程的期刊。
3. 素质目标:理解化工与化学的关系以及化工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知道时代发展对化学工程提出的更高要求;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通过社会热点事件引出化学及化工的重要性,简介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化工行业的了解及对化工专家的尊重,激励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及树立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内容】
1. 化工与化学的关系以及化学工程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2. 《化工原理》课程性质和内容及学习目标;
3.化工过程的几个重要规律: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平衡关系和过程速率等;4.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5. 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重点与难点】
1.化学工程中四个基本规律,计量单位制及其换算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法与PBL(问题驱动教学法)相结合
【学时安排】
3学时
【学习资源】
主要参考书目:
1.《化学工程基础》,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1-24页
课程网址:
中国大学MOOC(慕课) 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TJU-1002578001
第2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认识动量传递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流体流动时能量衡算方程式的各种形式
2.能力目标:掌握流体流动与输送有关基本工程问题的计算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检索查询流体流动工程问题发展情况。
3.素质目标: 理解流体流动与输送过程中,化工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通过结合基于化工原理知识进行的科技创新生活案例(如高尔夫球的外观设计案例)和化工行业的创新应用案例(如超临界技术)将科技创新精神融入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学习内容】
1.与流体输送相关的基本概念;
2.理想流体稳定流动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工业上测量流量的各种方法原理;
3.实际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原因——粘度的引入;
4.流体在圆形管内流动时阻力的计算,包括直管和局部阻力公式的推导和计算等;
5.液体输送设备: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实验:实验1 流体流动型态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实验2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3 流量计校核实验,实验5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实验7:流动过程综合实验仿真培训
【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流体静力学方程和柏努利方程的应用,流体流动时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
2.学习难点:粘度概念的理解,柏努利方程在流体流量测定中的应用原理及其在管路中计算的灵活运用,管路摩擦阻力计算
【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法与PBL(问题驱动教学法)相结合
【学时安排】
理论12学时 实验13学时
【学习资源】
主要参考书目:
1.《化学工程基础》,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24-75页
课程网址:
中国大学MOOC(慕课) 化工原理,天津大学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TJU-1002578001
第3章 传热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传热的基本方式方法、掌握传导问题和对流传热问题处理的基本思路,能为完成一定换热任务计算或选择换热器的面积;熟悉最常用的列管换热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各种导热的各种计算方法,熟悉对流传热机理,了解化工上处理多个变量影响因素函数的常用处理方法—无因次分析法(量纲分析法)。
3.素质目标: 理解热量传递在化工中的作用及应用,理解如何利用传热基本原理满足现代化工节能减排要求。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如隔冷隔热材料等),增强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节能减排意识。
【学习内容】
1.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式;工业换热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2.导热的基本方程——傅立叶定律;关于导热系数问题;平面壁、圆筒壁、保温问题等传导传热问题计算。
3.对流传热热机理,对流传热过程问题的分析、转化和解决方法,解决求算传热膜系数的思路和方法等
4.热交换的计算:间壁换热的总传热方程,总传热系数、总传热阻力和分阻力,热负荷和载热体的概念和相关计算,冷热流体不同换热条件的传热推动力的计算,换热面积的确定等。
5.热交换器:壳程和管程的概念,典型换热器的结构和特点
6. 实验:实验4 传热实验
【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各种导热计算、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推动力的计算、换热过程计算
2.学习难点:对流传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量纲分析法推导传热膜系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法与PBL(问题驱动教学法)相结合
【学时安排】
理论8学时 实验4学时
【学习资源】
主要参考书目:
1.《化学工程基础》,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85-124页
课程网址:
中国大学MOOC(慕课) 化工原理,天津大学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TJU-1002578001
第四章 蒸馏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工业生产中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精馏,熟悉精馏的主要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原理、相关的计算等
2.能力目标:掌握从原理出发解决精馏计算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能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检索查询精馏工业发展前沿。
3.素质目标: 通过了解精馏单元操作的发展过程及精馏问题的解决途径,理解物理、数学、化工等学科交叉在解决化工过程问题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结合从简单蒸馏到现代化精馏塔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树立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和理论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学习内容】
1.精馏原理:完全互溶双液系的相图、拉乌尔定律、相对挥发度和物理意义
2.简单蒸馏:操作及相关计算
3.连续精馏的理论依据:恒摩尔流满足的条件、部分冷凝和部分汽化所需热量平衡的前提、整塔内的物料流动和组成变化情况等。
4.续精馏理论塔板数的计算: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推导和讨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推导和讨论、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的步骤、逐板计算法求论塔板数的方法、简捷法求理论塔板数的原理、回流比对塔板数的影响、进料热状态对塔板数的影响
5.板式塔的发展和改进、板式塔的主体、内部各部分结构和操作等
6. 实验:实验6 精馏实验;实验8:乙醇-水精馏实验仿真操作
【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精馏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原理;用相对挥发度表示的气-液相平衡关系,精馏塔各段操作线方程中各项的意义,逐板法、图解法求算理论塔板数的方法步骤
2.学习难点: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法与PBL(问题驱动教学法)相结合
【学时安排】
理论9学时 实验7学时
【学习资源】
主要参考书目:
1.《化学工程基础》,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210-265页
课程网址:
中国大学MOOC(慕课) 化工原理,天津大学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TJU-1002578001
(三)实验项目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3 实验项目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实验项目名称 |
项目层次 |
项目类型 |
支撑的课程目标 |
学时安排 |
实验一:流体流动型态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 |
一 |
验证型实验 |
课程目标1 |
1 |
实验二: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
二 |
设计型实验 |
课程目标1、2 |
4 |
实验三:流量计校核实验 |
二 |
设计型实验 |
课程目标1、2 |
4 |
实验四:传热实验 |
二 |
设计型实验 |
课程目标1、2 |
4 |
实验五: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 |
一 |
验证型实验 |
课程目标1 |
1 |
实验六:精馏实验 |
二 |
综合型实验 |
课程目标1、2 |
4 |
实验七:流动过程综合实验仿真培训 |
二 |
综合型实验 |
课程目标1 |
3 |
实验八:乙醇-水精馏实验仿真操作 |
二 |
综合型实验 |
课程目标1 |
3 |
合计 |
24学时 |
(四)实验教学安排
实验一 流体流动型态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流体流动形态和雷诺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掌握雷诺数的测定和计算方法,测定临界雷诺数
3.素质目标:了解本实验在工业中的应用,树立工程意识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内容】
1. 观察流体流动过程的不同流型及其转变过程
2. 测定液体(水)在圆管中流动流型转变时的临界雷诺数
【实验要求】
1.实验属性:验证型实验
2.开出要求:选做
3.分组要求:4-8人/组
4.实验准备:
①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药品试剂是否齐全
②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流程,设计实验方案等。
③现场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步骤。
5.其他要求:了解并记录装置中常见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测定位置、测定仪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安全和设备操作规范,正确记录数据,课后提交实验报告。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
无
实验二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影响流体阻力的各种因素,掌握流体阻力和雷诺数之间的关系,了解管路特性曲线
2.能力目标: 掌握流体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3.素质目标: 了解本实验在工业中的应用,树立工程意识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应用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
1.测定(光滑或粗糙)直管摩擦阻力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曲线;
2.测定管件或阀门局部阻力系数;测定恒定转速条件下泵的特性曲线;
3.熟悉各种检测仪器和仪表的原理及使用。
【实验要求】
1.实验属性:设计型实验
2.开出要求:必做
3.分组要求:4-8人/组
4.实验准备:
①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药品试剂是否齐全
②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流程,设计实验方案等。
③现场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步骤。
5.其他要求:了解并记录装置中常见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测定位置、测定仪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安全和设备操作规范,正确记录数据,课后提交实验报告。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http://ccvlab.swu.edu.cn/
实验三 流量计校核实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了解MCGS数据采集软件和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之一——容量法。测定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孔流系数与雷诺准数的关系。掌握倒U型管压差计的调节方法。
3.素质目标:了解流量计在工业中的应用,树立工程意识。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内容】
1. 熟悉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2. 节流式流量计的基本原理、孔流系数的影响因素
3. 测定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孔流系数与雷诺准数的方法
4. 倒U型管压差计的原理和应用
5.数据监控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实验要求】
1.实验属性:设计型实验
2.开出要求:选做
3.分组要求:4-8人/组
4.实验准备:
①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药品试剂是否齐全
②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流程,设计实验方案等。
③现场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步骤。
5.其他要求:了解并记录装置中常见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测定位置、测定仪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安全和设备操作规范,正确记录数据,课后提交实验报告。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
无
实验四 传热实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冷热流体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了解各种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掌握流体换热过程总传热系数K的实验测定方法
3.素质目标:了解传热在工业中的应用,树立工程意识。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内容】
1. 测定流体换热过程的总传热系数K;
2. 测定不同因素对总传热系数K的影响。
【实验要求】
1.实验属性:设计型实验
2.开出要求:必做
3.分组要求:4-8人/组
4.实验准备:
①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药品试剂是否齐全
②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流程,设计实验方案等。
③现场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步骤。
5.其他要求:了解并记录装置中常见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测定位置、测定仪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安全和设备操作规范,正确记录数据,课后提交实验报告。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http://ccvlab.swu.edu.cn/
实验五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固体流态化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掌握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加深对流体流经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规律和固体流态化原理的理解。
3.素质目标: 了解本实验在工业中的应用,树立工程意识。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内容】
1.实验观察固定床和流化床的总体性状;
2.实验观察聚式和散式流化床的各种流化现象,并可比较两者的差异;
3.实验测定气固和液固系统的流化曲线;
4.实验测定临界流化速度。
【实验要求】
1.实验属性:验证型实验
2.开出要求:选做
3.分组要求:4-8人/组
4.实验准备:
①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药品试剂是否齐全
②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流程。
5.其他要求:了解并记录装置中常见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测定位置、测定仪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安全和设备操作规范。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
无
实验六 精馏实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精馏装置的基本结构、基本流程与操作规程。了解回流比对精馏塔性能的影响。
2.能力目标: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板式精馏塔的全塔效率的测定方法。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方法。
掌握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下调节回流比的方法,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掌握用图解法求取理论版数的方法,并计算等板高度。
3.素质目标:了解精馏装置在工业中的应用,树立工程意识。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内容】
板式精馏塔1.测定筛板塔的全塔效率及其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精馏操作塔顶和塔底产品的分析或测定方法。3.回流比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填料精馏塔1.填料精馏的原理。2.精馏的操作规范。3.理论塔板数、填料塔等板高度的计算
【实验要求】
1.实验属性:综合型实验
2.开出要求:必做
3.分组要求:4-8人/组
4.实验准备:
①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药品试剂是否齐全
②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流程,设计实验方案等。
③现场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步骤。
5.其他要求:了解并记录装置中常见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测定位置、测定仪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安全和设备操作规范,正确记录数据,课后提交实验报告。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http://ccvlab.swu.edu.cn/
实验七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仿真培训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仿真实验操作。学习直管摩擦阻力,直管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学习压强差的几种测量方法和提高其测量精确度的一些技巧。熟悉离心泵的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和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掌握局部摩擦阻力,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离心泵性能的了解。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正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3.素质目标:了解虚拟仿真实验的特点及在化工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内容】
1.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阻力和直管摩擦系数。
2.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和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3.测定管路部件局部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系数。
4.熟悉离心泵的结构与操作方法。
5.测定某型号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
6.测定流量调节阀某一开度下管路特性曲线。
7.仿真实验操作步骤
8.仿真实验的数据处理、实验报告的书写和提交。
【实验要求】
1.实验属性:综合型实验
2.开出要求:必做
3.分组要求:1人/组,电脑操作
4.实验准备:
①了解仿真实验的操作要求。
②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流程,设计实验方案等。
5.其他要求:若在机房操作,实验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实验电脑的设置,保持电脑周边的整洁,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http://ccvlab.swu.edu.cn/
实验八 乙醇-水精馏实验仿真操作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精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熟悉筛板式精馏塔的结构和精馏工艺流程。
2.能力目标:掌握筛板式精馏塔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操作要点;采用连续精馏方法,完成给定浓度的乙醇-水混合溶液的分离任务。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正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内容】
1.测定筛板精馏塔在全回流情况下的全塔效率。
2. 采用常压连续精馏方法,分离原料液组成约25%(乙醇质量分数,本实验下同)的乙醇-水混合溶液。要求进料量6L/h,塔顶馏出液产品浓度不低于90%,产量300ml,塔釜残液组成不大于3%,釜内残液量与开始实验前液位基本持平。
3. 维持料液进料量6L/h 不变,调节各参数,得到最大可能的塔顶馏出液浓度及对应的回流比。
4. 将料液原进料量提高一倍,观察塔内发生的现象,并测定此时塔顶、塔釜组成变化。
5. 原料液组成和进料量不变,改变进料位置,测定此时塔顶、塔釜组成变化。
6. 仿真实验操作步骤
7. 仿真实验的数据处理、实验报告的书写和提交。
【实验要求】
1.实验属性:综合型实验
2.开出要求:必做
3.分组要求:1人/组,电脑操作
4.实验准备:
①了解仿真实验的操作要求。
②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流程,设计实验方案等。
5.其他要求:若在机房操作,实验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实验电脑的设置,保持电脑周边的整洁,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资源】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http://ccvlab.swu.edu.cn/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课终考核。过程性考核环节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性测试和期中考核等,课终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操作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两部分。
理论部分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的关系及成绩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4 理论部分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的关系
课程目标 |
课程考核环节及成绩比例(%) |
考勤 |
课堂表现 |
平时作业 |
课终考核 |
合计 |
课程目标1 |
0 |
2 |
10 |
12 |
80 |
课程目标2 |
0 |
2 |
10 |
24 |
10 |
课程目标3 |
0 |
2 |
8 |
24 |
4 |
课程目标4 |
6 |
0 |
0 |
0 |
6 |
合计 |
6 |
6 |
28 |
60 |
100 |
六、成绩评定
1.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实验成绩*30%+理论成绩*70%
2、理论成绩=平时成绩*40%+ 课终成绩*60%
3、理论部分平时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考勤*15%+ 课堂表现*15%+ 平时作业*70%
(2)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表5 理论部分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环节 |
A |
B |
C |
D |
E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60 |
考勤 |
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基本不缺席 |
遵守课堂纪律,迟到早退,缺席现象不多 |
比较遵守课堂纪律,迟到早退,缺席现象不严重 |
不遵守课堂纪律,迟到早退,缺席现象较多 |
严重不遵守课堂纪律,迟到早退,缺席现象严重 |
课堂表现 |
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按要求完成课堂练习且正确率高。 |
遵守课堂纪律,经常参与课堂讨论,按要求完成课堂练习且正确率比较高。 |
比较遵守课堂纪律,较少参与课堂讨论,按要求完成课堂练习且有一定正确率。 |
比较遵守课堂纪律,偶尔参与课堂讨论,按要求基本完成课堂练习且有基本正确。 |
不太遵守课堂纪律,不参与课堂讨论,未按要求完成课堂练习或正确率低。 |
平时作业 |
全部完成,全部正确,格式工整。 |
全部完成,正确率在80%以上,格式较工整。 |
完成度80%以上,正确率70%以上,格式基本工整。 |
完成度80%以上,正确率50%以上,格式基本工整。 |
完成度60%以下,或正确率50%以下。 |
4、理论部分课终成绩评定
课终考试内容涵盖大纲大部分教学内容,绪论内容占约10%,流体流动约占约34%,传热占约28%,精馏占约28%,每章节分值比例可以有3-5%的变化。考试内容主要是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应用、分析以及计算等能力。考试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选四种即可。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课终考核成绩评价标准详见本课程“课终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5、实验成绩评定
(1)实验成绩构成
实验成绩=0.5×(某实验操作完成情况成绩+某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核项目数
(2)实验成绩评价标准
表6 实验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环节 |
A |
B |
C |
D |
E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60 |
实验报告 |
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报告规范,实验数据记录详实,实验内容表述清楚无误,实验总结分析全面,对实验学习过程和内容有较深入思考或反思 |
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报告比较规范,实验数据记录比较详实,实验内容表述比较清楚无误,实验总结分析比较全面,对实验学习过程和内容有一定思考或反思。 |
按要求基本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报告比较规范,实验数据记录比较详实,实验内容表述比较清楚,有一定的实验总结、分析和思考。 |
按要求基本完成核心实验内容,实验报告比较完整,有实验数据记录,有简略实验总结或分析。 |
未按要求完成核心实验内容,实验报告不完整,实验数据记录不清晰,实验总结分析欠缺。 |
实验操作 |
实际动手能力强,熟悉相关实验流程及操作,操作规范,严格遵守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各项要求。 |
实际动手能力较强,熟悉相关实验流程及操作,操作规范,遵守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各项要求。 |
有基本的实际动手能力,相关实验流程及操作较熟悉,操作基本规范,基本遵守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各项要求。 |
有初步的实际动手能力,基本熟悉相关实验流程及操作,少量操作不规范,基本遵守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各项要求。 |
实际动手能力差,不熟悉相关实验流程及操作,操作不规范,不遵守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各项要求。 |
七、其它说明
1. 执行对象:从2022级学生开始执行。
2. 制定依据:依据2022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3. 执笔人:陈福南、王晓丹
4. 参与人:×××
5. 审核人: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