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基于综合、立足专业、归于个性”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整合校内外化学相关实验平台与教学资源,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为化学化工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并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示范中心建设以来,立足重庆,面向中西部,走向全国,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方面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推动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助力专业和课程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实验中心“平台支撑”建设创新实践基地、“虚实相融”的实践教学理念、“能力贯通”的培养路径的确立,有力推动了化学化工实践创新教学改革,共获得了10项省部级和8项校级相关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以及4项国家级、1项省部级和2项校级虚拟仿真相关的教学成果奖。实验中心的教学成果实践,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本项目依托的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本项目所在专业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2018年本项目所在专业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0年获批1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重庆市一流课程。2021年获批1项重庆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022年获批1项重庆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以及以实验改革为基础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兄弟院校的充分肯定,为推进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显著,创新创业成果突出
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获准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1项,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6项,西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5项。本科生以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余项。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2018-2022年,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2项、铜奖1项,重庆市赛金奖3项;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重庆市金奖7项、银奖1项;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西南赛区一等奖6项(唯一连续2届赛事参赛队伍都获一等奖高校),全国师范院校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五年毕业本科生近1700人,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位居学校前列。近年来学生考取研究生的层次和水平逐步提高,非师范生读研率在50%以上,两次获“西南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成果应用范围广,反馈效果良好
近五年来,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根据实际情况与西南地区15所高校(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自贡师范学院,贵州工程技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伊犁师范大学、攀枝花学院)和2家企业(重庆药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西南制药二厂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尤其是疫情期间,中心线上教学资源保障了共享高校的在线教学,惠及校内外45000多名学生。同时,中心接待兄弟院校交流学习60余次,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巨大的区域影响力。
四、强化科普宣传,深入开展化学知识普及
为了科普化学知识,传递化学之美、化学之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大学生夏令营社会实践、校园科技文化节等形式,面向各级各类大中小学校的师生和社会公众开展化学科学素质教育和各种化学知识普及活动。系列科普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大中小学生和社区民众的强烈欢迎,对青少年化学启蒙及全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创建实验教学培训基地,助力基础教育人才培养
示范中心为重庆市中学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及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教学培训基地,并指派专门的骨干教师对营员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目前中学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和化学实验本身的危险性,中心发挥国家重点师范院校实验教学的示范和成果辐射作用,开发了一批适合中学生的化学虚拟仿真实验,目前服务于近10所西南地区域直属重点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南开中学、巴蜀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重庆市第八中学,重庆第十一中学、重庆市育才中学、重庆巴川中学、四川省双流中学、绵阳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这些举措的实施为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